头雁领航:青春力量赋能芦溪乡村大学生双创协会新发展

发布者:继续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20 浏览次数:

近日,江西农业大学头雁导师彭媛博士带领“e路兴农”本科生实践队赴芦溪县,开展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青春助力产业升级”为主题的实践帮扶活动。通过精准对接芦溪县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需求,以“党建联合+教学实践”双轮驱动模式,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精准赋能头雁学员 激活创业生态新动能

彭媛博士作为计信学院教工一支部书记,以“头雁导师”身份牵头建立党建联合机制,通过“支部共建+项目共研”模式,实现高校党建资源与乡村创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依托芦溪县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的地缘优势及“助农走百村”计划,实践队员抵达后迅速投入工作,深入新泉乡陈家坊村、长丰乡半山村、南坑镇新坪村等农业一线。这些村庄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常面临滞销问题,队员经实地调研与策划,发起四场助农直播活动,详细介绍农产品种植过程、品质特点及食用方法,增强产品展示的直观性。

直播初期受限于流量,队员通过总结经验、优化拍摄角度以提升画面质量、调整话术增强表达生动性与接地气程度,逐步改善直播效果,吸引更多观众,增加订单量,为农户开辟“线上销售”新途径,有效缓解农产品滞销问题。

夜间,队员在萍乡市商业街区及社区等人员密集区域开展私域流量引流宣传,与当地商家及社区建立合作,通过张贴海报、分发传单、现场设置直播设备及利用社交媒体发布相关信息等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此举不仅提升了助农直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也强化了芦溪县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百村助农”活动的宣传效果,为农产品持续销售奠定基础。


创新方案 为文化传承添活力

在为期一周的实践中,师生团队走访调研5家会员企业,为电商直播基地优化供应链管理、为非遗文化工坊设计研学课程、为生态农场策划品牌营销方案,形成“一企一策”诊断报告。针对南坑镇窑下村古窑文化推广不足的问题,结合现代消费趋势提出“古窑盲盒”创新方案,将传统陶艺元素与盲盒玩法结合,设计微缩模型、历史卡片等内容,吸引年轻群体关注,为古窑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也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导师引领 实践育人显成效

实践活动结束之际,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周艺萍及头雁项目导师计信学院党委书记杨峰、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唐建军、计信院陈琦副教授等一行,赴芦溪县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基地,看望参与“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带队教师及队员。周艺萍院长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头雁导师”校地深度融合,建立“高校导师+地方专家+创业青年”智库联盟,为乡村振兴提供长效智力支持。

此次实践是头雁项目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彰显了江西农业大学头雁项目导师帮扶机制的实践成效。在彭媛博士带领下,通过“导师指导+学生实践+协会联动”模式,形成可持续的“教育-产业-人才”闭环。参与实践的本科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既为芦溪县农业发展和文化传承作出积极贡献,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队员反馈,此次实践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农村发展的需求与潜力,坚定了运用所学服务“三农”的信念,实现了课堂知识向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转化,是青春与乡村、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作为“党建+乡村振兴”的创新案例,该实践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江农方案”。

撰稿:彭媛  审核:万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