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党建微平台]1.2万农民大学生!江西这所高校这样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发布者:成人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17-12-08 浏览次数:1029


【聚焦】1.2万农民大学生!江西这所高校这样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万洋

编审:胡武龙

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江西农业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掠影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脱贫攻坚决战阶段的来临,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农村面临巨大的人才需求压力。


得益于“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养计划,截至2017年10月底,我省依托江西农业大学累计培养学员1.2万余人,基本实现了全省1.6万个行政村每村都有一名农民大学生的目标。


留得住,能发展。赣鄱大地的田间地头、山林峡谷,处处活跃着这些带有泥土气息的农民大学生的身影。他们依靠自身所学,带领一批批贫困群众奔走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带党建:强组织凝聚发展正能量



永新县龙源口镇秋溪村是著名的“龙源口大捷”发生地。初冬时节,走进这里,就如同走进了一个景区:水泥马路宽敞整洁、栋栋别墅整齐排列,家家户户办起了“农家乐”……


谁能想到,2008年以前,秋溪村还是一个产业基础薄弱,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身泥,出村需要半天的落后村。“为了这些变化,咱们村党支部书记李卫平可是作了大贡献。”采访中,村民们对于李书记赞不绝口。


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想起2008年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情形,李卫平记忆犹新。他说,当时作为我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首批学员,他来到江西农业大学学习公共管理。在学习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其他基层党建的先进经验。回去之后,下定决心要把秋溪村换个面貌。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生产建设的前沿阵地,也是村里发展的“主心骨”。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实施过程中,江西农业大学注重结合我省的革命传统,打造一支思想坚定、技术过硬的“农民大学生”队伍。


作为村党支部的“班长”,李卫平一方面团结“两委”一班人,另一方面抓好民兵、妇女、治保会等各种群众组织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李卫平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带头拆除自家土厕烂房,挨家挨户动员和帮助村民改水、改厕、改路。经过几年的努力,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像李卫平这样的学员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江西农业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员中60%以上为中共党员,达6539人。经过系统教育培养后,他们成为基层党组织的“顶梁柱”,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带领一个个村庄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促脱贫:新技术带来致富新希望 



在会昌县庄埠乡禾坪下村,到处都能见到黑色塑料覆盖的大棚。一问才知道,这是用来种植食用菌的。“这是我们村的主导产业,是几十号贫困户脱贫的希望啊!”村党支部书记胡柳艳笑着说。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下面的一个村,禾坪下村地理位置偏远,收入渠道单一,共有贫困人口297人。2014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胡柳艳第一件事就是想脱贫的办法。“思来想去,最终决定种植食用菌。”她解释说,虽然村里交通不便,但环境好,种植食用菌很适合。


胡柳艳很快就到外地学好了种植技术,还通过“基地+贫困户”的形式成立了禾坪下村村菇专业合作社,吸纳了18户贫困户加入。


然而因为技术不全面,种出来的食用菌不是品相不好,就是个子不大。“天天为技术的事犯愁。”胡柳艳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说了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可以学习农业技术。“当时,我心里那个高兴啊。”二话没说,她就报了名。在江西农业大学学习期间,胡柳艳系统学习了食用菌种植技术。学成归来,她用家里的房产抵押了15万元,全部投入食用菌种植中。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是教育扶贫的新业态。”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黄路生表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就是着力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富能力和治理能力,着力于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培养,为农村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培养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经过两年的努力,禾坪下村村菇专业合作社走上了正轨,仅2016年参与入股的贫困户户均分红2800元,并带动20名贫困家庭妇女通过务工,人均年收入1.2万元。这个寂静的小山村也开始热闹了起来。



强产业:激活现代农业“一池春水”



“我现在对水稻品种特别敏感,一般3年要换一个品种,因为不同的品种所需要的土壤微量元素不一样。”鹰潭市余江县潢溪镇种粮大户刘志发兴致勃勃地向记者讲述他的“种田经”,这类“高精尖”的水稻种植技术,是他从江西农业大学学习归来后的新收获。


刘志发20岁开始承包稻田,2010年成立水稻专业合作社。2013年,他报名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习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2014年,刘志发倡导组建了鹰潭市胜农水稻专业合作社联社,目前包含社员831人,辐射带动8000多农户。


在我省,像刘志发这样,由“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养出来的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农民大学生越来越多。“通过他们可以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农村去,激活现代农业的‘一池春水’。”负责“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教学工作的江西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余清华说,一个有技术的带头人,往往可以促进一个村的产业转型升级。


定南县岭北镇兰州村的李良华就是一个典型。作为2015年“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员,他通过与其他学员的交流,发现电子商务对于传统产业具有很强的提升作用。回到村里,他就通过云直播,实现了土鸡养殖全程可追溯。今年,他又借势互联网,提出了“网上+网下+基地”的新模式,在网上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他的合作社也因此被评为2016年农业部干部学院全国优秀合作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黄路生说,江西农业大学将自觉肩负起为乡村振兴服务的责任,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把握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新态势,不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针对性。